边疆艺行结硕果!南宁学院“边疆艺行·青春聚力”艺术赋能龙州乡村振兴实践团圆满完成龙州“三下乡”之旅
7月8日至14日,南宁学院“边疆艺行·青春聚力”艺术赋能龙州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开展为期7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支由3名指导教师与15名学生组成的队伍,以“艺术赋能边疆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筑防·文化需求调研”为主题,用专业所长为边疆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校地协同搭平台,精准对接启新程
7月8日上午,实践团抵达龙州县后,立即与共青团龙州县委员会召开对接座谈会。双方围绕边疆村貌艺术化优化、红色美育传承等七大任务深入磋商,龙州县团委书记田志勇表示将全力支持活动开展,期待高校艺术资源激活边疆文化动能。会后,在龙州县水口镇党委副书记韦召军陪同下,实践团实地考察合平村那派屯墙绘点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边疆文化与党建符号,现场敲定4幅主题墙绘的创作方案。当晚,团队召开分工会议,明确绘画组、宣传组、调研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座谈会现场
丹青赋能村貌新,主题墙绘展内涵
7月9日至10日,实践团聚焦边疆村貌艺术化优化工程。师生们顶着烈日作业,测量组用量尺精准定位,勾勒组以粉笔勾勒轮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融入画面。上色阶段,团队创新采用分层晕染法,党建区域以党旗红为主色调,搭配“永远跟党走”金色标语。民族团结板块则绘入身着各族服饰的人物形象,搭配中间象征团结的红心与“民族团结”字样,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让整面墙绘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深意。
实践团师生讨论墙绘方案
绘制现场
墙绘成果
国安教育强担当,艺传精神筑防线
7月11日,实践团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团日活动。上午,实践团师生来到水口镇合平村中越边境界碑处,合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农书记为师生们详细讲述了界碑背后的历史故事。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界碑,认真聆听先辈们卫国戍边的事迹,深刻体会到“寸土不让”的家国情怀。下午,实践团在水口口岸开展“边疆安全·青年担当”主题团课,由学院团委书记覃兆刚老师主讲。课上,覃老师结合边疆实际,讲解了反走私、反间谍等国家安全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大家时刻绷紧国家安全之弦。
合平村驻村第一书记给实践团师生讲述界碑背后的故事
学院团委书记覃兆刚主讲“边疆安全·青年担当”主题团课
“边疆安全·青年担当”主题团课课后留影
双线并行显担当,艺暖童心护平安
7月12日,实践团兵分两路开展活动。一队联合罗回边境检查站民警,在水口镇圩日发放团队精心制作的《边疆防诈漫画宣传单》,为居民耐心讲解冒充电商退款、中奖诈骗等骗局,手把手教村民设置手机反诈功能,当日累计覆盖群众300余人。另一队在水口镇共宜社区开设“七彩美育课堂”,全力推进边疆留守儿童美育关爱计划。实践团精心设计边疆七彩美育课堂,围绕绘画、民族扎染等艺术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展开教学。课程间隙,实践团师生们还融入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形式,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意识。
实践团师生联动边境检查站民警开展反诈宣传
反诈宣传活动结束后留影
实践团师生在共宜社区开展美育课堂
社区小朋友的扎染作品展示
调研赋能产业兴,精准服务谋长远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深入合平村坚果、芒果种植基地,与农户详细交流坚果、芒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产量与销路,用相机记录果实形态、包装现状,为边关特产品牌IP设计收集素材。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访水口镇居民家庭发放《边疆地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从艺术普及、红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数字文化服务四个维度收集信息。为后续形成《龙州边疆地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分析报告》提供数据支撑,以便今后更精准地规划艺术赋能项目。
实践团师生一行参观坚果种植基地
种植基地参观后留影
红色足迹悟初心,实践圆满踏归程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红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行走的边疆思政课”。在红八军军部旧址,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师生们详细了解了龙州起义的壮阔历程和红八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在龙州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后,实践团乘车返校。
实践团师生参观红八军军部旧址
实践团师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龙州起义历史
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之旅,南宁学院“边疆艺行·青春聚力”艺术赋能龙州乡村振兴实践团以艺术为纽带,用专业与热情为边疆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圆满完成了这场兼具意义与温度的实践之旅。后续,实践团将总结经验、整理材料,按照原定计划产出相关可视化成果。(供稿单位: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供稿作者:覃兆刚、郭莉、陈均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