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视角赋能非遗传承: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智汇永新”团队深度调研永新县油纸伞
2025年7月2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智汇永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7人,赴永新县禾川镇,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油纸伞技艺的传承现状展开调研。
团队深入核心传承地,在祥艺轩书画院系统考察了这门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技艺。通过传承人罗银祥讲解,队员们详细了解了70余道纯手工工序,特别是“伞面书画”工艺——将永新书法与红色革命故事(如“三湾改编”)结合,手绘于棉纸,经裱糊、阴干、桐油涂刷等,形成“墨色不晕、雨水不透”的艺术精品。
调研聚焦传承挑战:“智汇永新”团队发现核心传承人仅8人且平均年龄63岁,35岁以下从业者不足5人,能掌握全部工序者极少。尽管有传承人通过传习所免费培训(累计带徒40余人),但技艺的完整、可持续传承仍面临“静心难”、“传承难”及需创新路径的问题。团队也关注到为适应时代开发的“红色故事伞”、“书法艺术伞”等文创探索。
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描绘伞面、刷桐油等关键工序,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传承人“不想让这门手艺断了”的心声激发了团队守护文化的责任感,认识到非遗未来需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创新融合,拓展装饰、收藏价值。
此次调研是一次文化寻根与社会实践。“智汇永新”团队通过一手资料收集、现状剖析及实践体验,系统认知了永新油纸伞的技艺价值、文化内涵及传承挑战。
带队教师金老师和陈老师表示:“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的目光和行动。我们记录下技艺和故事,希望汇聚力量,让社会看见‘守艺人’的坚持,思考如何用专业和创意为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团队将整理分析调研成果,形成报告与建议,并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助力永新油纸伞等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智汇永新”社会实践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