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青年大学生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江西农业大学青年大学生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5-07-02 10:1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将种植培训班办到万年稻作文明里、让防溺水安全教育服务走进乡间农家、在田间地头搭建起土壤检测实验室……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青春筑梦,振兴有我”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用青春服务乡土”的热忱,走进上饶万年县,以专业赋能振兴实践。探索会展中心的文化渊源,开展田间地头的产业调研,让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绽放光彩。

溯源稻作文化根脉

“万年驯化路,半碗文明史,这不是简单的物种驯化,而是一场持续数万年的文明对话。”实践团队第一站来到万年会展中心博物馆,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在“万年稻作文化”展区,队员们看到了距今1万多年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听讲解员介绍先民驯化野生稻的过程,感受到万年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底蕴。

博物馆里陈列着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工具和现代农业技术图谱,队员们一一驻足观看。农学院学生刘卓维表示:“这次走访,进一步了解到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更加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农业大学的青年大学生,更应为国家农业生产的持续繁荣和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凝聚乡村振兴共识

活动期间,实践队前往裴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裴梅镇党员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水稻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旅融合创新模式、乡村振兴策略等问题踊跃发言。指导教师谭会乐从产值提升与产业链融合的专业视角提出了关于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会议对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成了诸多共识。

科研厚植田间沃土

实践期间,实践队走进河桥贡米加工厂,实地调研贡米种植加工全流程,全面直观了解现代化碾米设备如何留存贡米营养。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郑瑞强的带领下,通过采集贡米加工厂周边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含量、污染状况等关键信息,并以集中访谈的方式对话种植大户,准确了解农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土壤改良的真实效果,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问题提出通过轮作绿肥改良土壤,引入无人机植保技术提升种植效率等建议,对特定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溯源万年稻作文明,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谋发展,再深入河桥贡米加工厂与田间地头调研,江西农业大学“青春筑梦振兴有我”实践团以“知”促“行”,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搭建起了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实现了教学与实践、服务与发展的双赢。(鹿爽爽)

【责任编辑:蒋俊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