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杜康酒”,迷乱“纪律弦”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这句诗让“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也道出了酒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诸多场合里,酒是活跃气氛的“利器”,是拉近关系的“润滑剂”。
然而,当酒局沦为权力与利益的“交易场”,几两杜康便成了让人丧失纪律清醒的“迷魂汤”。近期,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 2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警示大家不该吃的饭别吃,不该喝的酒别喝。
从过往查处的案例来看,不少违规违纪行为都与酒局紧密关联。有的干部在酒局上收受礼品礼金;有的借着酒局,为项目审批、人事任免等事项搞利益勾兑;更有甚者,因酒后失态、酒驾醉驾等行为,严重损害党员干部形象,触碰法律红线。这些行为不仅浪费公共资源、破坏党风政风,还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侵蚀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酒局之所以会变成“迷魂汤”,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修养薄弱。觥筹交错间,他们被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蒙蔽双眼,忘却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廉洁奉公的使命。面对各类诱惑,没能守住纪律底线,美酒一杯杯下肚,纪律规矩也被抛到脑后,渐渐陷入腐败深渊。
要破除酒局这碗“迷魂汤”,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创新监督方式,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精准发现违规吃喝线索,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活动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权力观、价值观,增强纪律与规矩意识,从思想根源上抵制酒局里的不良诱惑,时刻保持警醒,坚守廉洁底线,让聚餐回归原本的社交属性,成为增进感情、交流思想的健康平台。(梓潼县自然资源局 董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