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团队完成实证调研,数据驱动构建影像服务创新平台
2025年5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茄子”摄影约拍APP创业团队对外发布阶段性成果,宣布完成华北地区首轮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由邢红菁、赵子萱、蔡青三位核心成员共同开展,团队通过为期5天的景区场景化实证研究,深度解析青年群体影像消费需求,为项目商业模式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问卷调研
作为产教融合实践项目,团队于五一假期在天津五大道、意大利风情街、天津之眼等文旅热点区域开展调研,采用“问卷拦截+深度访谈+竞品分析”三维研究方法,形成了有关影像消费行为、市场结构及平台使用意愿的系统洞察,为项目后续商业模型优化与产品设计迭代提供坚实支撑。
团队通过线下深度访谈采集18-35岁用户的消费习惯,发现八成受访者认可平台化约拍模式,65%明确表示“愿意为个性化拍摄方案支付溢价”,78%认为设备租赁与摄影师互免机制能显著降低拍摄门槛。同时,提炼出三大核心痛点:一是摄影师获客难,尤其对于初入行业的摄影爱好者,缺乏稳定渠道和有效展示机会,导致变现周期长、流量转化率低;二是消费者决策成本高,现有社交媒体或信息平台上信息杂乱,缺乏透明评价与标准化服务体系;三是资源匹配效率低,用户在不同层级、预算与拍摄需求下,难以快速精准找到合适的摄影师。用户普遍期待一个系统化的约拍平台,不仅能提供个性化推荐,还应具备服务展示、价格比较、用户评价与信用记录等一体化功能。
结合调研结果,团队进一步明确了“茄子”平台的核心产品路径与差异化定位。在系统设计上,“茄子”提出四大功能模块——分层服务生态系统、智能匹配决策平台、信任保障服务体系与产学研对接通道。平台面向摄影新手与专业摄影师构建分层准入机制,鼓励摄影爱好者凭作品集参与“互免约拍”积累经验,资深摄影师则可通过完善主页、样片展示和服务标签精准接单,实现从学习到商业服务的全链条覆盖。同时,通过AI智能标签与区域筛选,实现用户与摄影师间高效率撮合,提升平台活跃度与用户留存。
“茄子”是一款面向青年群体的摄影服务平台型应用,旨在解决摄影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的撮合效率低、交易风险高、用户门槛高等问题。“茄子”以“让人人都能拍大片”为核心理念,构建三层产品逻辑。分层准入体系:建立弹性服务机制,摄影爱好者凭设备及作品集可参与“互免约拍”积累实战经验,专业摄影师可自主定价接单,形成从兴趣交流到商业服务的全链条覆盖,打造“学习-实践-变现”生态闭环。
团队成员正在对游客进行访谈
调研期间,团队特别关注了景区场景下的影像服务供需关系。通过与景区管理人员、摄影工作室及游客多方交流,发现当下景区拍摄服务存在供给不足、标准不统一、价格透明度低等普遍问题。多位受访游客表示,在景区遇到拍摄需求时,往往因缺乏信息渠道或服务选择少而错失拍摄机会。一位在五大道游玩的游客表示,若能通过一个平台提前预约摄影师,选好拍摄风格与服务套餐,将极大提升旅游体验。
对此,“茄子”平台正积极探索与景区的深度合作可能性,包括设立官方认证摄影点位、推出景区联名摄影套餐、联合开展主题拍摄节等方式,以景区为流量入口,建立线下服务场景,提升平台服务的可触达性与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调研团队也发现越来越多商家及个人对短视频内容的定制服务表达出强烈需求,尤其是在高校宣传、餐饮推广、旅游引流等场景下,视频内容成为重要的营销载体。“茄子”计划引入剧本模版、样片预览、视频剪辑等模块,打造“一站式短视频解决方案”,帮助摄影师拓展多元接单渠道。
作为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中介平台,“茄子”突出“去中间化”优势,无需传统影楼的门面成本,通过技术驱动实现供需高效匹配,其灵活的服务模式与定制化能力形成对线下机构的显著差异化优势。
此次调研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扎实的市场依据,更展现了高校创业团队“从实践中来,到场景中去”的务实作风。随着后续试点推进,“茄子”有望成为破解摄影服务行业供需失衡的创新样本,为共享经济在垂直领域的深化应用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