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乡野路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风建设永远在乡野路上

2025-04-29 16: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风建设如犁地深耕,既要翻新土更要除杂草。中央部署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基层干部树起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作为连接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我们当以“燕子垒窝”的恒劲、“刀刃向内”的狠劲、“蚂蚁啃骨”的韧劲,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清新作风在村头巷尾蔚然成风。

深学,厚植为民情怀。“往深里学”必须与中心工作结合,反对空对空的形式主义。基层学风最忌“空对空”,须让理论学习沾泥土、带露珠。基层干部要褪去“文件腔”,挽起裤腿到晒谷场开讲,用“苞谷话”解析八项规定;驻村队员在农家小院摆起“清风茶桌”,借土地流转、危房改造等实例说纪律,让政策条文化作家长里短。将“村干部履职红线”编成快板书,通过村广播循环播放;制作“小微权力流程图”年画,赶集日分发给村民,让纪律规矩融入柴米油盐。开展“作风体检到地头”行动,挎包装上“民情日记本”,现场解决灌溉渠清淤不及时、扶贫手册更新慢等问题,把学习成效写进秋收的稻浪里。

真查,直面作风顽疾。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作风顽疾,确保查摆见人见事、触及本质。查摆问题如同照镜正冠,贵在照出群众心里的“真实像”。在村头古树下摆开“马扎议事会”,让大娘说说“跑三趟没盖成章”的窝火事;设置“二维码吐槽墙”,村民扫码即可点评干部作风,让藏在茶余饭后的牢骚变成整改指南。组织邻村支书互查台账,从扶贫物资发放记录里“挑刺”;开展“村务晾晒”活动,将低保评议、集体工程招投标等敏感事项摊在阳光下,请群众当“显微镜”。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要求干部用“土味情话”自曝短板:“村道硬化慢是不是收了包工头的烟?”“张大娘的低保为啥拖了半年?”让检讨带着泥土味、浸着汗水咸。

实改,答好民生考卷。整改落实好比春耕播种,既要除虫害更要育新苗。对查摆出的集体资产流失问题,在村务栏画出“整改作战图”,邀请老会计、养殖大户组成监督团;建立“问题回音壁”,用红黄绿三色标记整改进度,让群众监督触手可及。召开“整改擂台赛”,村民用玉米粒投票评选最佳整改案例;设置“作风晴雨表”,将群众笑脸照片拼成整改成效图,挂在村委门口日日警醒。修订《村规民约监督十条》,把“公章不回家”“红白事报备”等规矩编成顺口溜;建立“作风成长袋”,收录干部整改承诺书、群众评价表,作为履职尽责的“必答题”。(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 郎春娇)


【责任编辑:刘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