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绕高速:智慧绿色梁厂助推建造升级
俯瞰江西省重点项目-萍(乡)绕(城)高速,部分主线路基雏形已显,全线共建成5个高标准梁厂和两侧绿意盎然的边坡。如今,当今国内制梁的先进工艺在这“智慧绿色梁厂”得到呈现,车间生产线上智能数控设备取代了大量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促进项目建设提档升级。
“自动化+流水线”推动产能效率最大化
对标交通运输部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萍绕高速在预制梁场建设中将“智能化”和“工厂流水线”有机融合,打造出一座人工投入少、安全风险低、施工质量高、工程进度快、管理效率好的“智慧梁厂”。
“占地面积小,功能不可少。”江西交工2号梁厂的负责人说。为了合理利用2号梁厂有限的空间,项目团队巧妙地设置了钢筋存放区、钢筋绑扎区、30米T梁预制区、养生区、张拉区等多个功能区,引进了3条移动式台座生产线,实现了“工序区域固定、流水线作业”的全新生产模式,此举克服了传统固定台座占地大、周转长,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为一些受场地限制的项目提供新的梁厂建设方案。
“液压模板拆装半个小时即可完成,与传统人工拼装式模板比,生产效率提高了400%,大幅缩短梁片的生产周期。”在2号梁厂,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引进的智能液压模板系统,配合大刚度整体模板,实现模板安装拆卸整体同步化、自动化,解决了单一式液压模板脱模不同步、拆模造成混凝土成品破损的问题。
该梁厂摒弃传统覆盖喷淋养护工艺,采用智能化蒸汽养护系统。每个移动台座生产线配1间全密闭的高温蒸汽养护房,待梁片脱模后由移动台座移动至高温蒸汽养护房进行360度高温养护。T梁养护时只需1人控制系统,系统便可根据预设的温度曲线,自动调节房内温度,保持T梁的恒温恒湿,蒸养1天混凝土强度、弹模即可达到常规养生7天的强度,大大节约了养护时间,提升了制梁效率。
萍绕高速用智能化取代传统人工建造,用自动化带动标准化,提高场地利用率,整体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化+工厂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萍绕高速智慧梁厂将机械自动化、传感技术、信息化管控等高新技术集成到工程建设领域,增加工序间统筹协调性,引进当今国内先进制梁工艺,满足“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真正实现了公路“梁场”到“梁厂”的转变。
智慧梁厂离不开智能的“大脑”,梁场数控弯曲中心、数控液压外模、智能蒸养室、智能张拉压浆,通过感应器实时收集、存储,依靠数据指导张拉压浆、智能蒸养等工序。
目前,萍绕高速平均每天约有10片梁从各个智慧绿色梁厂生产线,陆续运至施工现场,有效地兼顾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萍绕高速运用数据采集、无线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通过联动路桥卫士、顶点云等APP,工作人员利用一部手机即可“一键式”远程操控,实现对厂区内人员操作、设备运行、施工过程等24小时监控。
采用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自动伸缩式旋转喷淋养生系统,实现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养生,有效解决了以往养护工作量大或“不养”的现象。
引进智能振捣系统。施工人员通过遥控功能,实现一人控制60个附着式振捣器,自动实现高频振捣的全过程。
顺应时代潮流,萍绕高速积极践行智能施工技术,改变土木工程给人又“土”又“木”的感觉,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不征地+早覆绿”锻造绿色生态之路
萍绕高速的梁厂不光是智慧梁厂,也是绿色梁厂。他们以“不破坏便是最大的保护”为原则,将所有梁场均设置在了主线路基上,不在项目用地外再征土地建梁厂,大幅减少了工程用地和用地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梁厂坚持在主线上建梁厂,节约用地还使运梁快速安全。针对养生水对主线路基的影响,各个梁厂都完善了排水系统,保证养生水及时排除。他们采用了四级净化工艺,经过三级沉淀四级净化后,进一步提升养生水品质,并完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绿化环境方面,项目对包括梁场在内的施工区域推行“全面”美化靓化,让梁场与周边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梁厂建设坚持绿化与梁厂同时完成,在整个场站区看不到裸露的黄土,在边坡上喷播了草籽,在加工区、生活区栽树种草,对梁场两侧的边坡等区域提前实施绿化,使得整个场站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进入路面施工阶段还能有效避免污染路面,保障沥青施工质量。
场区内干净整洁的场容场貌也格外亮眼,萍绕高速梁厂推行生产现场“6S”标准化管理,即全面加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方面管理效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生产辅助区、制存梁区等进行标准化布局,让流水线作业扭转通畅,多措并举保障安全生产、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保障了“花园式”梁场内的干净整洁。
伴随着绿化植被的进一步生长,项目建成通车即可呈现出一番郁郁葱葱的路域景观。届时,“花园”梁场的绿化将直接成为“花园”高速的绿色风景。(供稿人:李余凡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