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解决大问题--萍绕高速“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
隧道工程渗漏水是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萍绕项目通过小改小革,解决了传统止水带安装复杂易失效、排水被动易积水的难题,为隧道施工创造了便捷、高效的环境。
隧道工程后期易渗漏水,主要是由于复杂地质环境下结构自防水失效及传统止水带安装工艺存在缺陷导致。现有的中埋式、背贴式止水带排水能力不足,难以应对高水压或渗水量大的工况,极易形成局部积水,从而侵蚀混凝土结构。传统的止水带安装工艺复杂,容易导致错位、松动,进而引发止水结构失效,且维护成本高,渗漏水后期治理难度大,易造成二次结构损伤。
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提升隧道施工质量
针对这一通病,萍绕项目办积极研究提出了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该装置通过结构优化显著提高了施工缝防水效果。装置采用分层导排设计,可有效疏导85%以上的渗漏水压,使止水带在低压环境下稳定工作,现场测试表明其防水可靠性较传统工艺提升了76%。安装方面,独特的卡槽结构适配衬砌台车模板,单点安装效率提升5倍以上,施工合格率达98.6%,有效解决了传统止水带安装易变形的问题,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显著。
装置结构设计亮点
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采用Ⅱ形框架设计,通过多项实用结构创新提升施工质量与防水性能:背贴面两侧翼缘采用上倾式设计,确保与防水板紧密贴合;中部凹槽内置带过滤布的排水通道,可在混凝土浇筑时有效拦截泥渣;框架内预留的变形孔结构,可自适应不同围岩等级产生的形变压力。安装环节通过底部凹槽与衬砌台车模板精准嵌合实现快速定位,同时两侧止水翼配置遇水膨胀止水楞,既增强密封性又提升抗拔力,防止施工脱落。
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在项目芭蕉岭隧道施工中得到应用,经工程验证,渗漏发生率由传统工艺的15%降至3%以下;单条施工缝安装时间缩短1/3;主动排水机制将渗漏水导出率提升至90%,且有效避免了积水侵蚀混凝土导致的衬砌开裂掉块风险,降低隧道运营期安全事故发生率。
新型组合式定位止排水装置,提升了隧道施工防水性能,优化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和安全事故发生率,可谓小发明,解决了大问题。(供稿人:刘绍圳潭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