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龙潭坪镇:把产业大旗插在山顶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桑植县龙潭坪镇:把产业大旗插在山顶上

2025-03-25 14: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车子沿蜿蜒山路缓缓爬行,越往山上走,四周的景色越美。

窗外,山峦连绵起伏,如大自然铺开的雄浑画卷。转过一道又一道山弯,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片林下经济——魔芋。

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魔芋植株如绿色的海洋。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绿浪。瞬间,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里是三合界,隶属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地处湘鄂交界,是龙潭坪镇较为边远的村落。

停车,站在魔芋基地边,感受着这份震撼。

一位身材敦实的男人,提着锄头,从魔芋基地走过来。我们笑着与他打招呼:“你好啊,这魔芋长得真好!”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是我们村的宝贝!”从交谈中得知,他是魔芋基地的经营者金则辉。       

穷则思变寻觅一条产业路径

曾经,三合界村深陷贫困的泥沼。

偏远的地理位置,将村子与外界隔绝。

该村年轻人为谋生计,大多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大山。

时值2021年5月,省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后,三合界村的基础设施等发生巨变。

为大力推进村级产业,该公司帮扶团队尝试发展烟叶、茶叶、香菇、羊肚菌等产业,同时,将目光投向林下经济——魔芋种植。

村里召开屋场会。地点选在珠峪溪组老组长谷姓家中。天色尚未全黑,屋子里,围满二十多个村民。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有的村民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魔芋不好种,成片种植不容易成活,咱这儿也没什么人种过,心里没底。”也有人反驳道:“我们这地方,气候和土壤,说不定能长得出魔芋。”讨论声,此起彼伏。

时值2023年10月,省中烟公司一级高级经理刘兴,怀着帮扶的责任与使命,一心想着外出考察。原来,他早已听闻娄底市新化县湘鑫农业发展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林下魔芋种植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说干就干,带领村支两委成员、技术员及产业带头人,踏上前往该公司的考察之路。

到达公司后,只见魔芋种植产业如火如荼。

考察团成员们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跟着当地种植户一头扎进魔芋基地。刘兴一边仔细观察魔芋的生长状况,一边不停地向种植户提出问题:“种植魔芋该如何挑选最佳土地?土地整理有哪些特别讲究?海拔高度对魔芋生长有何影响?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又有哪些?”大家认真记着每一个关键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夜晚,考察团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当天的收获。有人兴奋地说:“看这魔芋种植,咱三合界也有适合的地方,条件不差,还有这边公司的技术指导,咱们能种……”大家越聊越激动,对三合界种植魔芋充满信心。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深入学习,为三合界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深入调研   绘制一幅产业蓝图

考察归来,刘兴和村支两委成员们顾不上旅途的疲惫,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三合界村的深入调研中。

驻村书记李育婷、协助镇党委书记联系该村工作的马吉生及村支书钟波、驻村队员、技术员等,为寻找最适合种植魔芋的地方,一头扎进山林。

他们带上充饥的面包,手持镰刀,天刚蒙蒙亮就出了门。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他们艰难行走。渴了,俯下身,喝一口山凼里的水;累了,找块石头,坐下,稍作休息。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身上沾少了多少泥巴,可没一人打退堂鼓。每翻过一座山,爬过一个山坡,都仔细查看土壤的质地,记录下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

李育婷喘着粗气,望着眼前连绵的大山,坚定地说:“咱们多辛苦一点,村子里的希望就多一点,再难,我们也得坚持!”经过十多天的爬涉,他们走遍了全村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终于在珠峪溪这个地方找到了希望。

这里大片的山林,海拔高度适宜,半阴半凉的环境恰到好处,土壤肥沃,无疑是种植魔芋的最佳选择。

经过走访,村支两委再次召开屋场会。

傍晚,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屋场上。

村民们陆陆续续地走进屋子。村支书钟波站在中间,手中拿着魔芋的图片和资料,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村民们,咱这条件,种魔芋合适!魔芋浑身是宝,市场上的魔芋豆腐、魔芋粉受欢迎,一斤鲜魔芋能卖两三块!”

村民们听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魔芋好是好,我们从来没大面积种过,技术能学会不?”“销路咋样?别到时候种出来卖不出去……”面对大家的担忧,李育婷耐心解释:“技术问题,请大家放心,会请专家来村里培训。销路方面,会对接好有关企业,只要咱们种出好魔芋,肯定不愁卖!”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村民们眼中的疑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新产业的期待。这时,李育婷目光坚定,声音宏亮:“我们要把产业的大旗插在山顶上!”

带头种植探索一种生产模式

屋场会结束后,谁来带头干,成了关键问题。

村民金则辉坐不住了,被发展魔芋产业的前景深深吸引。他主动找到村里,表示愿意为村里的魔芋发展贡献力量。金则辉与家人商量后,将原来开中巴车积攒的二十多万元全部投入魔芋种植中,成为村里魔芋产业的带头人。

他的举动,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人佩服他的勇气,赞他有眼光;也有人在背后议论,担心他血本无归,但金则辉不为这些声音所动摇,一门心思地扑在魔芋种植上。

他与镇干部、公司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为流转山林、土地,跑上跑下,走东走西,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讲解魔芋产业的好处,用真诚打动村民的心。

购买种芋时,他仔细挑选,生怕有一点差错;种植时,他亲自示范,和村民们一起劳作,每天忙得像陀螺转动一样。

2024年4月,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90余亩蒐芋盆栽和10多亩的地栽,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种进珠峪溪的土地。

从那以后,每天天刚亮,金则辉就来到种植基地。

他蹲在魔芋旁,轻声念叨:“小魔芋啊,你要好好地生长啊!”施肥、除草,每一项工作,他都格外认真。

看着魔芋幼苗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他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

多方助力破解一道产业难题

魔芋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珠峪溪地处山顶,缺水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一到干旱季节,魔芋面临缺水枯萎的危险。为给魔芋浇水,金则辉和其他种植户常常要下山沟挑水。

山路陡峭,挑着水,每一步都艰难无比。有一次,金则辉挑着水走到半山坡,脚下一滑,水桶打翻,水洒一地。他望着空荡荡的水桶,满心沮丧,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重回山沟。挑上水,继续往山上走。

缺水问题,牵动着省中烟公司、当地党委政府及三合界村支两委的心。镇党委书记谷盼多次来到村里,与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干实事。

为了引水、修路跑资金。她四处奔波,不辞辛劳。

经过多方努力,先后引资55万元,在珠峪溪建起两个蓄水池:一个蓄水100立方米,一个蓄水20立方米。水池的水,是从海拔1000多米的芙蓉桥白族乡金藏村引来的山泉水。这水,不仅解决了魔芋种植的用水问题,还让周边村民用上了干净的山泉水。

同时,省中烟公司、当地党委政府及该村还为珠峪溪修通一条长达两公里的产业路,先后投入20余万元。

谷盼看着修好的路和蓄水池,欣慰地说:“这些基础设施建好了,发展魔芋产业,更有底气了!”

魔芋兴旺迎来一片丰收景象

多方共同努力,三合界村的魔芋产业即将迎来丰收。

2024年初,林下经济的魔芋和地栽成活率均达99%以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魔芋植株绿意盎然,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收获的魔芋被运往各地,手工制作的魔芋豆腐凭借独特的口感和品质,畅销长沙等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024年,预计平均一株魔芋能收5到6斤,亩产高达5000斤。100余亩的魔芋基地,产值年毛收入预达60余万元。

魔芋产业的兴旺,不仅让金则辉等种植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也让三合界村的山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村民纷纷参与到魔芋种植,解决了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又通过自己种植增加了收入。而今,种植魔芋的面积在逐渐扩大,已达150余亩。

往日寂静的小山村,如今充满欢声笑语。三合界的魔芋产业发展,为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了强劲动力!(谢德才)


【责任编辑:刘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