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④ | 踏足长征始发地,探寻苏区红色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数万闽西儿女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万里长征中的每一里路都飘扬着闽西子弟兵用鲜血染成的“红飘带”。2025年1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禾韵宁遗”实践队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探寻宁化作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历史地位,感悟长征精神的思想伟力。
宁化地处闽赣边界,属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4个起点县之一。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97年,现分为北山纪念园和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两部分,集中展示宁化深厚的红色历史。实践队来到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将宁化县孕育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重温那段革命烽火连天的红色历史。
实践队成员在长征纪念馆前合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主题展区《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其中主要展出了宁化苏区为红军长征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援助和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解员介绍了在当时宁化苏区,10万闽西儿女投身红军,出现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掀起了“猛烈扩大红军”的热潮。此外,宁化苏区积极筹集给养资财,呈现出战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身后亦有百姓负千担纸、万担粮,当起将士们的坚实后盾,是千亩良田有百草,是片片田野勤耕作,才有10万担粮食为“第五次反围剿”的绝境搏生机。这一份浓厚的军民鱼水情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实践队成员,“长征精神,是宁化的革命先烈在艰苦斗争中锤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队长肖思瑶说。
讲解员向实践队介绍宁化的长征故事
实践队员看长征烈士的事迹
实践队成员挑百斤担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专题展《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讲解员介绍说“军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手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激发斗志的旋律。”军号嘹亮,燃起战士们熊熊卫国之心,亦燃起实践队成员对激烈战争的无限遐想。战旗猎猎谱华章,军号声声铸军魂。展示陈列在墙上的一把把黄澄澄、沉甸甸的号角,响起一段段激情澎湃的旋律,实践队成员在旋律中感受到红军将士为祖国与民族冲锋陷阵的英勇与豪迈。
红色军号历史陈列馆
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宁化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在房间里一张木床靠墙摆放,床边的桐油灯格外醒目,讲解员介绍道“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毛主席曾无数次挑灯夜读,汲取知识的养分,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故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陈列的物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实践队成员们深刻体悟到了早期工农红军艰苦的生活环境,感悟到了毛主席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实践队员参观宁化毛泽东旧居
实践队成员在星火燎原的合照
长征万里雄关道,征程漫漫不停歇。”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征那段艰辛的奋斗历程,感悟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砥砺忠于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其中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贡献青春力量。